新闻动态
盛晓阳: 宝宝吃盐,越少越好?
发布时间:2017-08-29 浏览次数:4302 来源:盛晓阳教授,妇幼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
吃盐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主要在于,吃盐多人体摄入的钠就会过量,而过量的钠与高血压、心脏病、肿瘤等密切相关。当然,钠也是人体必需的元素,在人体内参与水代谢,调节酸碱平衡,维持正常血压和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等。当人体因腹泻、呕吐等原因大量丢失钠时,会表现为倦怠、无神、血压下降,甚至休克。当然,目前在成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钠的摄入过量,而且过量的钠主要来自于食盐。世界卫生组织推荐,成人钠的摄入量应不超过2000 mg/d(相当于5 g食盐)。因为研究表明,如果将成人的钠摄入量降低到2000 mg/d以下时,有明显的降低血压的效应。目前我国成人盐的摄入量远超过5 g/d,达到1倍以上,钠摄入量高达6000 mg/d以上,而其中来自食物的仅为350 mg/d。因此,少吃盐,减少钠的摄入是目前面临的重要的健康问题。对婴幼儿来说,爱吃咸味是天然的味觉爱好,也是一种习得性的爱好。也就是说,宝宝天然爱吃加盐有咸味的食物,但接触食盐越早,宝宝对咸味的喜好就越强烈,随着长大会吃得更咸,盐的摄入就会更多。
目前中国营养学会推荐,0~6月龄婴儿钠参考摄入量为170 mg/d,7~24月龄为350 mg/d,1~3岁为700 mg/d。一般而言,母乳钠含量可以满足6月龄内婴儿的需要,配方奶的钠含量高于母乳。7~12月龄婴儿可以从天然食物中,主要是动物性食物中获得钠,如1个鸡蛋含钠71 mg,100 g新鲜瘦猪肉含钠65 mg,100 g新鲜海虾含钠119 mg。13~24月龄幼儿除了从天然食物中摄入钠,可以少量尝试加盐的家庭食物,但这些食物最好是淡口味的,也就是只加少量的盐。
宝宝是不是越晚摄入盐越好?
确实,宝宝晚点尝试到咸味,对咸味的偏好就会少一点,相对盐的摄入就会少。然而,宝宝学习吃饭,除了获得营养,也是一个认知行为发展的过程。宝宝需要在学习吃饭的过程中熟悉不同的食物,不同的口味、不同的质地,从而刺激味觉、嗅觉、触觉等感知觉的发育,同时宝宝也在吃饭的互动过程中学习吃饭的礼仪,掌握吃饭的技巧。宝宝最终还是要与家人一起吃饭。如果一直不让宝宝尝试成人食物,也就无法完成向成人饮食模式的转变。同时,1岁左右的宝宝好奇心特别强烈,对成人饭菜充满好奇,并特别乐意模仿成人进食。如果让宝宝吃与家人不同的食物,宝宝往往兴趣索然,甚至拒绝吃饭。因此,建议在宝宝1岁左右有意识地引导宝宝尝试成人食物,并逐渐转向成人饮食模式。在这一转变过程中,宝宝必然会接触到盐。妈妈不应该为了让宝宝少吃盐而不让宝宝尝试成人食物,而是应该乘此机会,带动全家一起少吃盐。其实,少吃盐有益健康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。无论宝宝多晚才开始吃盐,如果不是终身少盐,健康效应也就大打折扣。
用虾皮代替盐可以吗?
用虾皮等代替盐实际是自欺欺人。虾皮是晒干的小海虾,部分还经过加盐腌制,100 g虾皮中的含钠量高达5000 mg。当您将虾皮加入宝宝食物,并且符合您的口味时,摄入的钠可就不少了。加盐是增加了钠的量,加虾皮增加的钠的量也不少哦,由此造成家庭矛盾,您认为是否值得?宝宝盐和宝宝酱油是不是比普通盐和酱油好?宝宝盐和宝宝酱油的含钠量按浓度计算确实比普通盐和酱油少,但真正摄入的钠还是和使用量有关。如果您认为宝宝盐、宝宝酱油含钠量少就可以放心用,那就难保宝宝还是摄入了过量的钠。
如何正确给宝宝用盐?
为了让宝宝晚接触盐,少吃盐,同时让宝宝充分感受天然食物的口味,建议给宝宝单独准备的辅食不加盐以及其他调味料,而是通过不同食物的搭配来调味,尤其是加入不同种类的蔬菜,如酸酸的番茄、清甜的胡萝卜等等。
家长容易犯的错误。
很多妈妈没有理解,少吃盐是为了减少钠的摄入。实际上,天然食物中就含有钠,而像虾皮等海产品中的钠含量真是不低。此外,加工食品中的钠含量更是惊人,如普通肉松中含钠量约2000 mg/100 g,低钠的婴儿肉松含钠量也有1000 mg/100 g。妈妈们爱吃的零食,含钠量也不低,如原味海苔卷含钠750 mg/100 g,海苔脆片更是高达1500 mg/100 g,不同口味的太平梳打含钠280~550 mg/100 g,可能更让您想不到的,甜味的奥利奥饼干中含钠量高达420 mg/100 g。因此妈妈们在和外婆奶奶们计较宝宝食物中加不加盐时,不妨先看看自己吃的,或给宝宝买的零食的成分表,其中有多少钠?
此外,还有少数妈妈对盐已经有莫名的恐惧,甚至在宝宝腹泻时,拒绝用口服补液盐。事实上,由于腹泻时大量肠液丢失,宝宝体内的钠也随之丢失,如果不及时补充,会造成脱水,电解质紊乱,甚至可能会危及宝宝的生命。过量的钠摄入危害健康,但钠也是人体必需的重要的元素之一。
坚决不给孩子吃糖的做法对吗?
不给孩子吃糖的做法不能说是错误的,但如果过分限制的话,或许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一些阴影,让孩子感觉压抑。喜好甜味是与身俱来的,对巧克力、蛋糕、点心、冰激凌等抱有好感也是人类的天性。出生第一天的小宝宝就能感受味道,并在尝试到甜味时表现出舒展、喜爱的表情。吃,除了获得生理上的满足需求,同时也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。一般而言,如果孩子没看到巧克力、糖果,也不会无缘无故地想吃,而当孩子直面巧克力、糖果、糕点的巨大诱惑时,过分限制则可能适得其反。这可能反而激发起孩子更大的好奇心,更希望能吃到,一旦有机会时就会过量进食。孩子小的时候妈妈还能掌控,而随着孩子长大,妈妈就很难监控了。
此外,甜味是人类最喜欢的味道,不可能被过分压制。在两餐之间适量吃一点巧克力、糖果、蛋糕之类的,能让孩子感觉愉悦和满足,也能补充一点小能量。
是否应该尽量少让孩子吃甜的东西?
其实,和吃盐的情况类似,孩子对甜味的喜好是天生的,但也是习得性的。小时候习惯吃甜的食物,那么长大了就会更爱吃甜食。因此,在宝宝满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时,应尽量让宝宝尝试到各种天然食物的味道,充分感受不同种类食物的口味,从小培养孩子的淡口味。有些妈妈不让宝宝吃盐,却用糖来调味,同样是错误的。此外,除了糖、巧克力、蛋糕等,还需要注意避免的,过甜的食物是果汁,包括鲜榨果汁。相比喝果汁,让宝宝啃水果更有利于健康。
让孩子少吃甜食,一方面是为保护牙齿,另一方面是为减少“空白能量”的摄入,减少超重肥胖的风险。甜食中大量额外添加的糖,除了提供能量,不提供蛋白质、钙、铁、锌、维生素等营养素,被称为“空白能量”。过多摄入这些糖,可能造成孩子蛋白质等营养素的摄入不足,也可能造成能量摄入过多,在体内转化为脂肪,导致超重肥胖。
木糖醇的食物是不是更健康?是否适合孩子吃?
木糖醇是一种存在水果和蔬菜中的天然甜味剂,甜度与蔗糖相当,但只提供少量能量。木糖醇不能被酵解,因而口腔中的致龋菌无法像利用蔗糖那样利用木糖醇来提供能量。所以,木糖醇有抑制致龋菌生长,预防龋齿的作用。虽然这一作用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。另外,木糖醇还能抑制肺炎链球菌、流感嗜血杆菌的生长,嚼木糖醇口香糖,或木糖醇鼻喷剂可能具有减少儿童急性中耳炎的作用。木糖醇作为食品添加剂对儿童来说是安全的,但少部分胃肠道功能较弱的孩子,可能会有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。
因此,从木糖醇本身来说是适合给孩子吃的,而且可以替代和减少蔗糖的摄入。但是,如果觉得木糖醇健康无害,过量应用,那就会更强化孩子对甜味的偏好,不利于孩子淡口味的培养,难以让孩子建立受益终身的良好的饮食习惯。
怎么吃糖比较科学?
让孩子少吃糖和少吃盐的做法类似,尽量让小宝宝少接触、晚接触糖,如没有特殊情况尽量不喝果汁,养成喝白开水的习惯。家里不存放巧克力、糖果、蛋糕等,孩子没看见,也就不会闹着要吃。随着孩子长大,会受到电视广告,周围小伙伴的影响而渴望尝试糖果等,妈妈应淡然应对,适量让孩子尝试。蛋糕、糕点等可以放在两餐之间作为下午点心。妈妈可以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告诉孩子为什么要少吃糖,反复强调,孩子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减少了对糖的好感。妈妈千万不要把巧克力、糖果作为奖励品,孩子表现好就有糖吃。这样做的话,糖果在孩子心目中就会更高大上,更渴望能得到这样的奖励。此外,爸爸妈妈自己以身作则也很重要,您自己不喝甜饮料,少吃零食,孩子也就不会有这样的习惯。
至于吃完糖是不是要漱口、刷牙,一般只要每天保证早晚各刷牙一次就够了。除非是在临睡前吃糖,包括午睡,需要漱口或刷牙。
(作者盛晓阳教授为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)